現實中,社區衛生服務就像一只筐,各項工作都往里裝,除了看病開藥,建檔隨訪、慢病管理、疾病篩查、傳染病報告、社區診斷,一個都逃不掉。社區醫生的工作到底有多難?聽聽我的故事就知道了。
轄區里的果果得了手足口病,由于該病的傳染期是兩周,所以學校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建議他停課兩周,在家觀察。可是到了第七天,果果的癥狀已基本消失,家長擔心影響學習,于是找到我們想讓果果提前復課。
“果果暫時還不能回學校上課,因為他現在還在傳染期,有可能傳染給其他同學。”我向家長解釋道。
“三甲醫院都已經診斷果果沒事了,為什么不讓他上課,難道社區比三甲醫院還厲害?”家長絲毫不理會我的解釋。
“您先別急,三甲醫院負責診斷,我們要負責整個社區的傳染病控制。您換位思考,如果其他孩子把疾病傳染給果果,您也不愿意啊,還得請您理解配合。”
家長本來還想堅持,可果果小聲地說了句:“算了,還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吧。”家長這才作罷。雖然孩子的話帶些自我調侃的味道,但確實特別感激他能配合我們的工作。
不光是手足口病,其他傳染病管理也同樣困難。比如結核病,我們每天要頻繁瀏覽大疫情網、醫生工作站,生怕漏報、遲報、漏訪、遲訪。如果發現新患者,就要催促他取藥、復查,提醒家屬等密切接觸者及時檢查,上報信息。可如此辛苦的付出,卻只有少數患者能發自內心地對我們說聲“謝謝”,大多數患者都是回答“行了,好了,知道了”,能聽得出是敷衍,仍然不按時服藥、不定期復查。有時我在想,如果我是患者,能有醫生這樣關心我、管理我的疾病,我肯定會高興得不得了。
現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都強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發揮健康守門人的作用,可諸如健康教育這類的工作,不是社區一廂情愿就能做好的。我們做海報、貼通知、請專家,發出上千條短信,打出上百個電話,來聽健康講座的居民仍是寥寥無幾。我們在社區招募結核病防治知識宣傳志愿者,沒有幾個人愿意把招募事項聽完,更別提參與了。
最后說說社區診斷。社區診斷是對社區存在或潛在的社會衛生問題、人群健康水平及個體健康狀況所作出的診斷,必須掌握大量的社區資料,包括生命統計、家庭結構、人口結構、社區居民的保健意識、衛生資源、衛生服務利用情況等。為了做好社區診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員出動,填問卷、體檢、統計數據,可居民對此心存疑惑:為什么要那么多人參與這項工作,問這么多細致的問題有什么用,為什么要選周末時間……這讓本就忙得不可開交的我們更感心力交瘁。
雖然有牢騷,有不滿,可我們確實真心想把社區衛生工作干好。希望我們的辛苦能換來居民的認同,能支持我們的工作。(作者單位:北京市望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